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新竹分會 TAIJIQUAN.COM.TW

增進功力

何為太極拳?專訪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陳小星大師
陳家溝太極拳學校2013.07.20

  在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嫡宗傳人、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陳小星眼中,外界對於太極拳仍存在不少誤區。太極拳不僅僅是街頭公園的老年運動,它是一項具有技擊功能的武術,同時也是老幼皆宜、內外兼修、裨益身心的有氧運動。

  太極是文化名詞,拳是武術名詞,文化與武術的結合就是太極拳。太極拳的理論要求是一動無有不動,內外兼修。外練的是一種肢體的展示,對內是一種心態的調整。因而,太極拳對於塑身,對於心態平衡,對於消化系統、運動系統和呼吸系統都有積極的作用。

  1952年出生,陳家溝陳氏十八世太極妙手陳照旭三子,十七世太極之尊陳發科嫡孫。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嫡宗傳人,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。

  作為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嫡宗傳人、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,60歲的陳小星打起太極拳來瀟灑飄逸而又力道十足。他眼中的太極拳是文化和武術的結合,作為武術的太極拳快慢有時剛柔並濟;作為一種鍛煉方式,太極拳有著平和狀態下其他專案所難以相比的優勢——它是非常好的有氧運動,同時又非常柔和、緩慢和連貫。文化與武術的結合。

  問:太極拳究竟是一種養生操,還是一門技擊功夫?

  陳小星:太極是文化名詞,拳是武術名詞,文化與武術的結合就是太極拳。太極拳實際上是有慢、有快的,只是大家平時很少見到太極拳技擊性強的那一面而已。從練法上來說,有由慢到快、從柔到剛的過程。

  具體來說,太極拳有一路、二路之分,前者以柔為主,後者以剛為主。而這兩路又分別有老架、新架、小架的不同套路,其中二路增強了發力的連續性,技擊性就很強。太極拳一般情況下不主動出擊,等對方出擊,從而借力還力。所謂彼不動己不動,彼要動己先動。

  其實,太極拳老少皆宜,適應性比較廣。它不受時間地點限制,可隨時隨地練習,是最適合都市人的運動方式。伏案工作一兩個小時後,擺個姿勢比畫幾分鐘,緊張的肌肉立刻得到放鬆,精神得到振奮。出差在外住在酒店裏,站上幾分鐘樁,也可以讓緊張的精神鬆弛下來。特別是對調節內臟呼吸、改變骨質疏鬆、平衡心理情緒,有非常好的幫助。

  問:很多人認為太極拳只適合於老年人練,這個看法對嗎?

  陳小星:我覺得年輕人對於太極拳的誤區可能有兩點,一個是時間誤區,年輕人認為要等老了再去練太極拳;另外一個誤區是觀念,太極拳被認為是老年人的專利。這是不對的。一項體育運動如果沒有年輕人參加,就很難有廣泛的普及和開展。

  太極拳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傳統文化的表現,我覺得年輕人應該改變對太極拳一些不太正確的看法。練習太極拳,對於身體素質的提高、對於心態的平衡都很有幫助。

  太極拳的中心就是和諧,它講究的是天人合一,講究的是動作的協調,講究的是上下相隨,都是在自然狀態下人的自我表現。實際上太極拳講究的是一種技術和思想上的不斷上進的表現。現在苦於的是,大家只是把太極拳看作是一種街頭公園的鍛煉方式,其實不是這樣的。

  問:現在的社會給人特別浮躁的感覺,很多人心裏很亂,靜不下來,你怎麼看?

  陳小星:當今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,人們各方面的壓力都比較大,都想通過運動來緩解一下心態,抒發一下心情。太極拳對於人心態的平和有很好的作用。太極拳是一種平和狀態下其他專案所難以相比的鍛煉身體的方式。它是一個非常好的有氧運動,同時又非常柔和、緩慢和連貫。

  練太極的時候講究心無旁騖,我13歲一直到20歲都是閉著眼睛練拳的,起初是想讓自己看不見外界的東西,這樣也就沒有壓力了。到20歲時,周遭再繁雜也不會因此分心,即使睜開眼睛練拳也不要緊了。雖然練拳需要靜,但並不代表自然環境一定要安靜,外面再嘈雜,只要心靜便可。

如果真正按照要求去打一個套路,即使是寒冬臘月也會大汗淋漓。太極拳對於塑身,對於心態平衡,對於消化系統、運動系統和呼吸系統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。因為太極拳的理論要求是一動無有不動,內外兼修。外練的是一種肢體的展示,對內是一種心態的調整。

練武切忌蠻練

  問:對於太極拳愛好者來說,你覺得應該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?

  陳小星:我覺得練習太極拳最大的對手就是你個人。陳氏太極拳練習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“克己”。要按照太極拳所要求的技術,每一步該怎麼樣,手該怎麼樣,腳該怎麼樣,渾身上下該怎麼樣,要遵照這種要求來改變你習慣的那種動作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克服掉舊的不自然的身體動作。練武本來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,絕不能好高騖遠,基礎是很重要的,要按照師父的要求,一步步地把每個動作做好。做好了以後,每次走完拳架以後,回過頭來要想一想,哪個拳架做得比較順,哪個拳架做得不順,順為什麼,不順為什麼?要進行總結,進行反思,知道錯了就改。不要一個架式不明白,繞過去,又練另一個架式。

  練武也講究恒心,需防止淺嘗輒止。很多人都有這種行為,練上一點就沾沾自喜,不求深入,覺得不過如此。太極拳要真懂了它,做事、為人,都應合乎拳理要求,所以習練太極拳的人,要靜下心來,不要著一步成功。只有腳踏實地地去做事情,腳踏實地地去掌握每一個要求,才可能取得成功。

  最重要的是太極拳不能蠻練,要帶著思想去練。到了中級階段以後,可能在看一本書的時候,就能悟到太極拳中的奧妙,也可能通過太極拳的習練,對待事物的看法產生了新的認識。所以必須是靜下心來,練的過程就是總結的過程、反思的過程。

  問:學會呼吸是運動中一個很重要的技巧,那麼陳氏太極對於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呼吸是怎樣規定的?

  陳小星:在太極拳練習中,正確地運用意念和呼吸,是學好拳架的重要因素,對整體技術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。《拳論》說:“能呼吸然後能靈活。”太極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呼吸、意識、動作三者緊密結合,形成內外合一。

  “呼吸”在太極拳中本來的含義是指“開合”,“開”為“呼”,“合”為“吸”。初級是指外形的“開合”,到了中高級是指內氣的“開合”。

  首先在“招熟”階段,由於是初學,動作處於泛化階段,正確動作概念尚未建立,做動作時顯得手腳不隨、上下難顧、動作笨拙、僵硬不協調。這一階段意、氣、形的技術特點是“重形不重意”、“練形不練氣”。如過早關注呼吸配合動作,容易出現憋氣,對學動作不利,對健康也不利。所以,這階段主要應注意自然呼吸、心靜體鬆,力求動作路線做標準。

  進入“懂勁”階段後,動作達到規範,套路熟練,連貫圓活,和諧流暢不“斷勁”時。這一階段意、氣、形的技術特點是“以意導體”、“以體導氣”,形成“先外後內”、“以外導內”的拳勢。

  這時就要儘量注意呼吸與動作的配合,要採用細、勻、深、長的腹式呼吸進行練習,以達到“懂勁”。凡是由虛變實的外開勁應呼氣,而由實變虛的裏合勁應吸氣。這樣一呼一吸、一蓄一發的鍛煉方法符合練拳和攻防的要求,因勢利導,順其自然,水到渠成。切記“意在精神,不在氣,在氣則滯”。

  太極拳要練到高級階段,必須達到意、氣、神合一。在神明階段,意、氣、形的技術特點是“以意禦氣”、“以氣運身”、“重意不重形”。這時根據太極拳的特點要採用腹式逆呼吸,即吸氣時小腹內收,隔肌上升,丹田之氣由小腹上升,胃部自然隆起,胸部自然擴張,肺活量加大;呼氣時小腹外突,膈肌下降,內氣下沈至丹田,胃部與胸部自然平復。

  套路練習時應隨著動作的變化進行呼與吸,如肢體的展收、勁力的蓄發、攻防意識等,此為拳勢呼吸。拳勢呼吸的規律為:起吸落呼、開吸合呼、蓄吸發呼。要自然順暢,不能因動作而限制呼吸。

  拳論有云:由招熟而漸悟懂勁,由懂勁而階及神明,然非用功之久,不能豁然貫通焉。

  問:您說的太極拳的“氣”代表什麼?

  陳小星氣分兩種,一種是先天自然之氣,一種是後天之濁氣。練拳時,清氣上升,濁氣下降,後天之濁要沈澱下去,以意用氣,剛開始練拳是以外形引內氣,懂勁之後就是以內氣催外形。氣是一種意念,看不見。按部就班方能養生。

  問:太極拳既有技擊的作用,也有修身養性、強身健體的功能。現在很多人,包括國外的太極拳愛好者,練習太極拳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健身。您覺得怎樣才能夠達到一種最佳的養生效果?

  陳小星:太極拳的功能可以分為三個層次。在初級階段,主要就是強身健體即健身的作用;達到中級階段,重要的是技擊作用;達到高層次主要是修身養性的作用。

  所以在初級階段,更要嚴格按照傳統的練法,按各方面的要求,一步步去練,嚴格要求自己,通過一段訓練自然可以達到一種意想不到的奇特的健身功效。這裏要注意的一點就是,如果你是以健身為目的,而不是以研究為目的,就要適度控制運動量,不要過度,否則身體因素和各方面的因素只會適得其反。

  再一個就是雖然以健身為目的,但在執行動作規範上,在遵照技術要求上不能打折扣,如果習練者掌握不好技術要求,會給身體帶來不適,甚至產生其他問題。

  問:很多非常有成就的太極拳大家在文化方面的素養非常高。您覺得文化素質對於學練太極拳有何作用?

  陳小星:文化素養對於太極拳習練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太極拳練習分為三個階段,按拳論說的,由“招熟漸悟懂勁,由懂勁而階及神明”。在“招熟”階段,文化水平低、文化素養差還能勉強跟得上,這時候是練架子、練表面的東西。而太極拳中,架子只是很小的一個部分,不是說學會了一套架子,就懂太極拳了。

  等進入“懂勁”階段的時候,如果不具備瞭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一定基礎,自己對事物沒有一定的獨特看法,無法把握合乎自然界的規律,就絕對練不好太極拳。

  所以說,我建議練習太極拳的朋友,一定要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,包括古漢語,古代哲學、藝術都要學習,甚至還要學習中醫,從而豐富自己,吸取經驗。

  學古文化也是內修的一種方式。因為太極拳創編於明末清初,它的很多語言都是以古漢語形式出現的,如果我們學習太極拳用現代語文的角度去理解它,就有可能出現差之毫釐、謬以千里的事情。

  對古拳論的理解是個很高深的學問,要下大功夫,更不能從表面上望文生義。一句很常用的拳諺“四兩撥千斤”,很多人理解錯誤,都以為是我用四兩去撥你的千斤。其實不然,“四兩撥千斤”前面有一個“牽動”,是“牽動四兩撥千斤”,就是通過我練出的太極拳的內勁,集中精力打擊對方的關鍵部位,很微弱的那一點、致命的一點,這一點就是“四兩”處,從而達到牽動對方全身的局面,就是他的“千斤”。“四兩”不是言己,“四兩”和“千斤”都是指的彼。

太極拳的根源拳派

  問:陳氏太極拳與其他流派的太極相比特點是什麼?除了拳法,陳氏太極還有哪些內容?

  陳小星:現代太極拳雖然分為陳、楊、吳、武、孫五派太極,但其他四派直接或間接都是由陳氏太極一脈相承,所以說陳氏太極拳又是各派太極拳的母拳。

  陳氏太極拳的特點,就是四個字——“螺旋纏絲”,結合經絡學說,要求“以意導氣,以氣運身”,“氣宜鼓蕩”,“氣遍身軀”,內氣發源于丹田,力要發於腳,行於腿,主於腰,由腰催肩,由肩催肘,由肘領身。

  陳氏太極除了拳法,還有太極單刀、雙刀、雙劍、雙鐧、太極春秋大刀、梨花槍夾白猿棍、太極梢杆、十三杆等,實際是一門很全面的武術派別。

  問:既然陳氏太極是太極拳的根源拳派,為什麼有傳說張三豐是太極祖師?

  陳小星:歷史上有三個張三豐:一個生活在宋朝,一個則在金末元初,另一個存在于明朝初期。如今最著名的張三豐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領,曾在湖北太和山(今武當山)結廬修行。可是史料中,如《明史》和《太和山志》都未提及張三豐會拳術。同時,史料證明太極拳誕生在明末清初年間,那和此張三豐的誕生年代也相去甚遠。

增進功力